衡水金卷2022-2023英语二摸底考试,收集并整理衡水金卷2022-2023英语二摸底考试得系列试卷及其答案,查看更多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请关注我们!
1、2022-2023衡水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(二)
2、2022-2023衡水金卷.先享题摸底卷
3、2022-2023高三一轮复习衡水金卷 先享题 摸底卷语文三
4、2022-2023高三一轮复习摸底试卷衡水理数
中国古代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“说话”兴起于()。
B.晚唐
C.北宋
D.元朝
秦汉时代对居住在蜀郡西北、西南,即今四川成都西北、西南,云南、贵州两省及广西西部广大地区诸少数族的总称。主要有夜郎、滇、邛都、滇、昆明、徙、莋都、冉駹、白马等。其中,夜郎、滇、邛都等皆盘发于顶,耕田,有邑聚;巂、昆明等皆编发为辫,随畜迁移;而徙、筰都、冉駹等则兼营农牧。西南夷近蜀,双方商贾早就相互往来。西南夷输出筰马、僰僮、旄牛及金、银、铜、象牙等,输入绢、铁、盐、竹、枸酱等。
楚倾襄王时,楚将庄■曾平定滇池地区,于该处称王。秦灭楚后,曾在西南夷广大地区修筑道路,设官置吏。
汉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),遣唐蒙使夜郎,招抚夜郎侯多同,在其地置犍为郡。接着又命司马相如招抚邛、筰,在其地置一都尉、十余县,属蜀郡。后因欲专力在北方对付匈奴,一度放弃了耗费巨大的对西南夷的经营。元狩元年(前122),张骞自大夏归国,建议重开西南夷路,以通身毒。武帝派出的使者虽得滇王之助,但均被昆明夷阻留,未能成功。南越反,武帝欲自犍为郡发南夷兵,南夷不从。遂反,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。元鼎六年(前111)汉平南夷,在其地置牂柯郡(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)。夜郎侯迎降,武帝封他为夜郎王。于是西南诸夷皆争求内属。武帝以邛都为越巂郡(今四川西昌地区、云南丽江、楚雄北部),以筰都为沈黎郡(今四川汉源一带),以冉駹为汶山郡(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区一带),以白马为武都郡(今甘肃武都一带)。元封二年(前109),汉又出兵伐滇,滇降,以其地为益州郡(今云南晋宁晋城);同时赐滇王王印,使治其部族。
西南少数族的重器——铜鼓 贵州出土
西汉末,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、漏卧侯俞连年攻伐,汉遣使调解,兴等不从。成帝河平二年(前27),牂柯太守陈立杀兴,夜郎国灭。
王莽时,益州郡夷栋蚕、若豆等起兵杀郡守,越巂、姑复等地的夷人亦起兵,莽遣将率兵十余万往击,连年不克。
东汉光武帝即位后,西南夷地区再次划入汉的版图。明帝永平十年(公元67),又设益州西部属国,管理不韦(今云南施甸)、巂唐(今云南保山)等地的哀牢族和云南(今云南祥云)、楪榆(今云南大理)、比苏(今云南云龙、兰坪)、邪龙(今云南巍山、漾濞)四县的昆明族。十二年,哀牢王柳貌遣子率族人内附,明帝在其地置哀牢(今云南腾冲、龙陵、德宏州)、博南(今云南永平)两县,合益州西部属国所领六县为永昌郡,哀牢的土著君长被封为哀牢王,在太守辖下统领其部落。
两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的郡县称“初郡”或“边郡”。郡县既任命太守、县令、长吏,又封部族土著君长为王、侯、邑长,实行“土”、“流”两重统治。太守、令、长等“流官”赋敛烦苛,又不能与王、侯、邑长等“土官”和睦相处,因而西南夷地区不断发生反抗事件,有时酿成较大规模的战争。如昭帝始元元年(前86)益州郡的廉头、姑缯,牂柯郡的谈指、同并等二十四邑的反抗;王莽时期钩町、益州和越巂诸部族的反抗;光武建武十八至二十一年(42~45)中,姑复、楪榆、梇栋、连然、滇池、建伶、昆明诸种的反抗;章帝建初元年至二年(76~77)哀牢夷的反抗;安帝元初四至六年(117~119)洱海地区诸部落的反抗;灵帝熹平五年(176)益州诸部落的反抗等等。另一方面,西南夷在汉族的影响下,文化水平和生产力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;随着郡县制在西南夷地区的推行,诸部族大小土长被封为王、侯、邑长,使之大小统属,加强了政治上递相隶属的关系,改变了诸部林立,不相统属的局面,有利于中央王朝的管辖和治理,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。
汉西南夷
衡水金卷2022-2023英语二摸底考试
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:()
B.慎独
C.仁礼的统一
D.穷理
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,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。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,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、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。主要有道家、儒家、佛教三家观点。
天人合一: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,思维反映存在,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,与时俱进的。物质与人以及物质之间是和谐统一的。
儒家
在儒家来看,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,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,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,但不自觉的合一。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、欲望的蒙蔽,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。人类修行的目的,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,“求其放心”,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,这就是孔子所说的“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。
禅宗
在禅宗来看,人性本来就是佛性,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、欲望而不自觉,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、欲望都不是真实的.真如本性自然显现,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,因此,他们提出“烦恼即菩提,凡夫即佛”.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?从某种秤谌看,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。故禅宗语录有言:“悟得来,担柴挑水,皆是妙道。”“禅便如这老牛,渴来喝水,饥来吃草。”
道家
在道家来看,天是自然,人是自然的一部分。因此庄子说:“有人,天也;有天,亦天也。”天人本是合一的。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、道德规范,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,变得与自然不协调。人类行的目的,便是“绝圣弃智”,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,将人性解放出来,重新复归于自然,达到一种“万物与我为一”的精神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