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2021衡水金卷先享题·信息卷语文1(一)答案全Ⅲ卷, 2020-2021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整理收集了衡水金卷先享题·信息卷模拟信息试题考试 的答案,各科的答案,关注微信公众号:趣找答案
尽管在孔子之前,义利关系问题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,但到了孔子那里,义利才真正对举而言,并且具有了对立的意味。最著名的莫过于《论语·里仁》篇中的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。重义轻利是孔子价值观的基本取向。但需要指出的是:第一,“义”与“利”对立的背后是“君子”与“小人”的区别。在涉及“义”的问题时,君子和小人多指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。君子“知书达理”,因而可以“喻于义”;小人见识短浅自然只能“喻于利”。后世儒家虽然明知君子和小人的区别,有称德和称位两种方式,但常常本能地择取其中的道德含义。第二,孔子的义利之辨,主要从个人的道德行为着眼,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,应舍利取义。这里的“利”,指的是私利。而在政治层面,孔子并不反对“利”。《论语·尧曰》记载,子张问孔子“何如斯可以从”,孔子说“尊五美,屏四恶”。其中,“五美”的第一条就是“惠而不费”,也就是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”。很显然,孔子在此处所说的“利“,主要指公利。
由于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并没有明确区分公利与私利,因而给后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孔子反对言利。这导致许多孔门后学在政治思想层面将义”与“利”严格地对立起来。
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周礼,而实现的途径则在于希望君子通过修身律己而获得政治感召力,进而引导社会建立良好的秩序。因此,孔子的义利之辨首先着眼于君子对私利的克服。这种主张具有高度的理想性。然而,后世理学家由此发展出一种普遍性的认识,即把大多数政治和社会问题归结为人心问题,似乎人心端正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,这显然是严重脱离实际的。由此可见,我们在弘扬儒家重义轻利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,还必须注意并克服其与现实脱节的负面因素,进而做到去其糟,取其精华。
(摘编自王超《孔子义利观探本》)
2020-2021衡水金卷先享题·信息卷语文1(一)答案全Ⅲ卷答案:
1.B【解析】A.“这里的个人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”与文不符,原文是“一般指士及士以上阶层中的个体”。C.“只要认为自己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就是‘义’”曲解文意。原文是“君子应该让自己的行为具有正当性,否则其他的好品质都将失去依据”。D.“是由孔子没有明确区分公利和私利造成的”原因不完整,直接原因应是“给后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孔子反对言利”。
2.D【解析】“指出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”曲解文意,文章最后一段中肯定了“儒家重义轻利优秀文化传统”需要“弘扬”,只是需要注意克服“其与现实脱节的负面因素”。称其为“糟粕”言过其实。
3.B【解析】扩大范围,“是就”应为“多就”。
以上就是2020-2021衡水金卷先享题·信息卷语文1(一)答案全Ⅲ卷 的部分试卷内容